大国工匠进校园 点亮“开学第一课”

原创

肥肥网

2025-09-05

阅读3174

9月5日,在“技能照亮前程·劳模工匠领航”的醒目标语下,大国工匠陈建林大师走进安徽新华高级技工学校,与师生开启了一场关于技能报国与匠心传承的深度对话。此次活动严

9月5日,在“技能照亮前程·劳模工匠领航”的醒目标语下,大国工匠陈建林大师走进安徽新华高级技工学校,与师生开启了一场关于技能报国与匠心传承的深度对话。此次活动严格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在技工院校开展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要求,以“立德树人+技能报国”双主线,通过劳模精神浸润、工匠技艺传承与德育品行培育,为千余名新生扣好职业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讲座以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部长任睿部长《聚科技之力 创未来之能》报告开端,她从生动案例出发,揭示了“人造太阳”装置研发、量子计算突破等重大成果背后,是数万名技工与工程师在精密仪器前千万次校准的坚守。她表示,现代制造业对技工的要求已从单一技能转向“T型”人才结构——既有专业深度的“竖线”,又具知识广度的“横线”。这种变化印证了技工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前瞻性,也为在座学子指明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多元路径。

当陈建林大师走上讲台时,全场自发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参与过EAST装置18万次实验、ITER项目关键部件制造的“大国重器守护者”,用朴实的语言解构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托卡马克装置内,0.01毫米的装配误差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我们的工作,就是用双手托起人类对清洁能源的永恒追求。”

从大别山军工厂的学徒到国际聚变界的“中国名片”,陈建林的人生轨迹诠释了技工教育的时代价值。他特别提到,在EAST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团队中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他亲手带教的技校毕业生。“在科技攻坚的战场上,没有学历的高低,只有责任的轻重。”这句话也为台下许多学生点燃职业自信。

“我们把‘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纳入德育教育之中,通过技能文化节、劳模班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怀。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更希望构建起‘技能学习+品德修养’的育人闭环。”学校德育中心负责人杨英明如是说。

正如智能制造专业新生王同学的笔记所述:以前觉得技工就是拧螺丝,现在明白我们是在制造“改变世界的机器”。这句话,恰是这堂开学第一课最生动的注脚——当技能教育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当工匠精神与青春梦想交相辉映,新时代技工教育正书写着“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崭新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