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全国科普月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活动 精彩纷呈多维赋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原创
肥肥网
2025-09-17
阅读6971

2025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后首个全国科普月,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积极响应,充分发挥校外科技教育主阵地作用,围绕“科技改变生

2025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后首个全国科普月,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积极响应,充分发挥校外科技教育主阵地作用,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设计并计划开展160场科技教育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涵盖六大专项主题,包括12场科技教育展示活动、1场“未来科学家育苗计划”联合培养开营课、1场科学家精神宣讲、30余场进校园活动、1项AI机器科学家挑战赛,以及5场“江淮启智・青科赋能行动”科技志愿服务。此外,中心还依托自身资源,推出100余场科普月特色科技实践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项目安排,有效拓展了青少年的科技视野,强化了创新实践能力,为学校科技教育提供了生动补充和延伸支撑。
科技教育活动展示区正式开放,青少年科技志愿者助力科普传播
9月7日,位于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四层的公众休息区科技教育活动展示区正式启幕。新招募培训的青少年科技志愿者以活动参与者身份为观众讲解项目、演示实验,标志着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展示区通过实物、模型和演示实验,首批青少年科技志愿者以青春力量助力科普传播,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科技实践,将开展12场科技教育活动展示,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参观者好评。
“未来科学家育苗计划”签约落地,推动资源共建与人才共育
打造区域科学教育中心,持续赋能青少年成长,践行国家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战略要求,9月11日中心与合肥市贵阳路小学共同推出“未来科学家育苗计划”联合培养项目并举行签约仪式暨“开营第一课”活动。该项目旨在通过整合中心优质师资、专业设备与学校科技教育需求,建立资源共享与联合培养机制。前期贵阳路小学已选拔的45名学生于每周三定期到中心接受中心量身定制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借助中心活动空间与设施设备,系统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仪式上邀请科学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负责人汪为伟老师作科学家精神专题讲座,讲述了葛庭燧、万元熙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历程与感人事迹,激发其崇尚科学、科技报国的情感共鸣,为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注入精神动力。
“科技教育进校园”惠及基层教育,科普服务覆盖五地三十场
中心组织开展“科技活动进校园”专项行动,组建科技辅导员深入舒城、滁州、黄山、淮南、六安等地的基层学校,尤其侧重乡村与偏远地区,开展无人机操控实践课程与科技动手做项目,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原理与技术应用;同时,科技教师团队与该校科技辅导员开展专题业务交流,围绕科普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思路等内容分享经验,为基层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AI机器科学家挑战赛启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实验融合创新
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全省AI机器科学家知识还原探究挑战赛。目前第一批方案征集已经结束,专家正在组织评审,计划选择优秀实验方案在中心机器人化学家平台上实施,全省中学生可在线参与。竞赛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资源,聚焦基础科学经典知识的智能化重构,鼓励师生运用AI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设计并实现科学实验的创新方案,推动科学实验教育从“观察验证”向“探索创造”转型升级,赋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淮启智·青科赋能行动”,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科普月重点科技教育均衡化项目,中心联合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开展“江淮启智·青科赋能行动”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知名科技教育专家和资深科技辅导员,将先后赴舒城、祁门、歙县、来安等地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通过创客课程、示范课观摩和交流研讨等形式,有效提升科技教育薄弱地区科技活动水平与科技辅导员业务能力,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科普月特色活动精彩纷呈,融合多领域体验科技创新
中心围绕科普月推出多项特色活动。结合“九三阅兵”等时事热点,开展军事科技专题科普,通过对国防科技知识及装备原理的讲解,促进科普内容与时代主题深度融合。为提升青少年体验感,设计“趣味科学挑战赛”活动,以短时、互动性强的项目降低参与门槛,推动科技教育广泛覆盖。聚焦创新科普载体,促进科普吸引力,中心推出了“科学影鉴会”系列活动。活动精选富含科学元素的电影及纪录片,通过观影与解析结合的形式,引导观众探索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科技辅导员以“科学解读人”身份,针对影片中的核心科学概念、技术设定及科学逻辑问题进行专业解读,增强科普内容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项目,有效拓展了青少年科技教育路径,强化了校外科技教育对国家科学素质建设的支撑作用。未来,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科普法》要求,聚焦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持续优化资源供给、深化合作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为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