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元户”到“万元树”——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看合肥大圩乡村振兴路

原创

合肥热线

2020-11-23

阅读4362

在合肥,一谈到采摘葡萄,都会说“去大圩”。小小葡萄,见证了大圩干群勤劳苦干、创新求变的奋进历程,从“万元户”凤毛麟角,到仅一棵葡萄树的产值就达上万元,这背后蕴藏着大圩跌宕起伏的农业发展历程。从农区到景区,从分散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传统农业到现代都市农业,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并取得令人肯定的成绩。如今,大圩仍在奋力前行,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全力建设新时代最美幸福小镇。农业功能将进一步丰富拓展;市民来大圩游玩将有更多体验;居民将有更多机会增收致富……未来可期。

葡萄架下闯出一条致富路

1988年,辞去“铁饭碗”的村民李勇在大圩种下第一棵葡萄苗。一家人埋头苦干,努力攒钱,借助种植葡萄、栽培蘑菇等收入,成为令人羡慕的“万元户”。而当时,大圩的人均年收入仅有数百元。

这在村民心中埋下求富求变的种子。跟着李勇步伐,少数村民开始种植葡萄。然而,1991年,一场洪水突然袭来,将他们的憧憬全部击碎。“我辛苦种了2 亩多地的葡萄,全毁了。”78 岁的大圩葡萄协会副会长李克虎回忆过去,语气中还带着遗憾。

虽痛心不已,但有的种植户并未放弃,第二年又“再起炉灶”。

为鼓励农户种植葡萄,大圩镇政府购买葡萄苗,免费发送。

最初,葡萄销售情况不错,但好光景并未一直持续下去。品种和销售方式单一,外部竞争越来越大,种植户技术水平跟不上,葡萄品质受影响,销售越来越难。

“2000 年前后那几年,批发价格走低,甚至低至几毛钱一斤,很多年轻人放弃,外出打工了。”

发现这一情况后,大圩镇政府一方面实行奖补政策,鼓励种植户继续种植,并主动对接科研、教学机构,邀请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授课,提高种植户信心。另一方面,努力寻找突破点,解决种植户销售难题。

2003年,大圩镇第一届葡萄节举办。节庆打开知名度,吸引市民前来采摘游玩,大圩由此从农区向景区转型,大圩葡萄从农产品开始转身为旅游产品。

2004年,《大圩镇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决定》出台,明确大圩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改变“一油一稻”的传统产业模式,实现由“传统农业——城郊型农业——都市农业”的逐步升级。

大圩镇政府多措并举,继续采取奖补政策,鼓励种植户引进葡萄新品种,以拉长采摘销售季;改善交通设施,让游客可直达田间地头采摘;推广套袋技术、避雨设施栽培,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

葡萄节也一年比一年办得精彩,大圩葡萄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采摘价格大于批发价格,这给种植户带来了实打实的效益,越来越多的万元户出现,甚至还有十万元户、几十万元户……之前放弃种葡萄的一些村民,又回来了。”李克虎说。

标准化种植理念得到推广

在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圩镇政府注意到,一些问题正在凸显。

分散种植、规模较小,不利于休闲观光旅游进一步发展,且受“树多果多”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种植户更追求数量,葡萄品质受影响,市场价格提不上去。

大圩镇以土地流转为推手,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承包经营,将人才、资金、技术集中到大圩,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并通过落实奖补等措施,培育农业带头人队伍,鼓励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整个葡萄产业提质增效。

2011年,种植户贺明伍在大圩流转150亩土地。经考察学习后,他决定走葡萄高端精品路线。2012年,他采用平衡树势、绿色防控、生态循环等模式控产提质。葡萄成熟后,虽亩产量低于周围种植户,但品质好,卖得上价,他足足赚了200多万元。经过数年实践,他还开创了“一亩地六棵树”的种植法。1亩地种植6棵夏黑,每棵挂果约500斤,每斤采摘价不低于20元。至今,每棵树的产值还是上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树”。多年来,一批批人慕名而来,向贺明伍打听种植秘诀,贺明伍也不吝赐教,当种植户需要帮助时,他也会上门指导。

“葡萄品质好,卖得都不错。”提到自己合作社的销售情况,种植大户沈翠兰一脸自信。2012 年,她成立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翠兰果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几十户种植户加入。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社员外出参观学习……她希望借此推广标准化种植,齐心协力提高品质,互帮互助共享各种渠道,让更多人受益。

说起近年来的变化,种植户沈自量的嗓音中透露着愉悦。他曾经秉承传统理念种植,葡萄销路差。加入合作社后,在沈翠兰等人的带动下,他下定决心改变,并主动考察市场,调整了葡萄品种的种植比例,“今年葡萄销售收入在20万元左右,比以往收入翻了一倍。”大圩镇还通过党建聚合工程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结合大圩实际和专家建议,制定《大圩葡萄标准化生产手册》,发放给种植户。同时,及时把握关于葡萄新品种的信息,对接种植大户培育,待种植大户管理、种植技术成熟后,再适时推广新品种。

据悉,大圩镇形成一批集“生产、销售、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群体,并培育1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35 个家庭农场,45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及21 家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覆盖大圩镇全镇范围,从业人员数量占区域经营主体人员达68%,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在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下,大圩镇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后劲足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大圩葡萄如今已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种植面积达11000 亩,年产量1.5 万吨,总产值约3 亿元,30 多个早中晚品种可供采摘。大圩镇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八届葡萄节,并建成一大批上规模、高档次的游客接待点,完善旅游景区硬件设施,每年吸引近200 万市民前来休闲观光、采摘体验。

除发展葡萄这一农业主导产业外,大圩镇还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各具特色的发展,如“一村一品”的发展中,圩西的甜瓜、黄港的蔬菜等,走出一条“抓一个产品,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道路。多种农产品产销两旺,三产融合进一步加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著。

周边乡镇都在发展农业、旅游,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实现突围?面对新的问题,经过思考,大圩镇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建成全省第一家物联网小镇,利用“互联网+”思维、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农业和旅游、文化、休闲、金融等多产业有机融合;打造“体育小镇”,推广马拉松文化品牌,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2020年,第十八届葡萄节期间,大圩镇再次创新,携手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成立长三角葡萄精品产区联盟,将通过标准制定、渠道共享等,实现葡萄精品化路线,推动以大圩为代表的精品葡萄生产区成为葡萄产业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多年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圩镇打造出较为过硬的农业产业基础。2019年农业总产值约5.5亿元,是2002年农业总产值的11倍。

亮眼的不光是经济成绩,还有一个又一个荣誉。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镇、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谈及未来的发展,大圩镇党委书记、镇长朱国栋表示,大圩将深挖圩文化,打造以“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特色小镇,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串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与大圩景区,实现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循环互通。“同时,大圩镇还将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智慧农业、产学研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农业多功能拓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增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大家都在看